前段时间,周杰伦在ins上分享了《以父之名》的MV配上文字:
“告诉你们我为什么很少听别人的歌,
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流行”
▌周杰伦的这条ins引来了大批网友的热论和回忆杀,甚至连陈冠希、林俊杰、王子邱胜翊都纷纷点赞。
像周杰伦这种级别的音乐人,“很少听别人的歌”,和我们一般人的“很少听别人的歌”不是同一个意思。
他是中国音乐行业的顶尖人物,必须大量聆听其他作品、从中获得滋养,才能保持创作活力。
▌方文山和周杰伦
他的长年好友黄俊郎说,早期的周杰伦,不管到哪个国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当地的唱片,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后来成名了,工作很忙,听的也就少了。
周杰伦的“很少听别人的歌”,可能就是:
“我今年听别人的歌不多,也就一百多张专辑和没收录在专辑里的八百多首单曲,外加几场音乐会,还有些同行还没发表的、歌迷还没能听到的歌”吧。
再说,周杰伦不听其他人的歌,是完全有资格的。
毕竟现在这个乐坛,能入耳的歌能有多少?
就拿《以父之名》来说,当年全亚洲超过五十家电台同步首播这首歌,八亿人同时收听,因此每年的7月16日被定为“周杰伦日”。
现在哪位歌手发新歌,除去粉丝打榜刷流量,谁能做出这样的成绩?
《以父之名》MV
▼
当“微凉的晨露沾湿黑礼服,石板路有雾父在低诉”响起,我们就走进了那个冷酷无情的暗黑世界。
从周杰伦ins给出的标签上看,#Mafia、#Hiphop、#Pop、#Classical这几个放在国外,就是极具文艺性质的“Gangsta Rap”。
这首歌的编曲整体来说更偏向于“Hiphop黄金年代的G-Funk”,周杰伦众多模糊和融合的音乐风格里面,这算是难得在华语音乐市场展现了G-Funk音乐形态。
▌G-Funk风格开创者、Eminem师父、Beats魔音耳机创始人--Dr·Dre
G-Funk的音乐元素融合了意大利歌剧和R&B,这种抒情式说唱开创了国内嘻哈的新路子。
周杰伦将嘻哈元素融入歌曲中,证明中国的嘻哈音乐也可以没有毒品、没有脏话,把它带到了普通人身边。
吴亦凡也曾改编翻唱过这首歌。
吴亦凡改编版《以父之名》
▼
16年过去了,这首歌依然流行,并可以成为周杰伦音乐生涯中最伟大的一首歌。《以父为名》的成功,有一部分要归功到编曲工作上,所以我认为这首歌以古典的基调升华了G-Funk。
看看YouTube评论区是如何评价《以父之名》
▼
出道时,大家都在吐槽周杰伦唱歌含糊,永远听不清他在讲什么。
但始终抵不住好听,大家还是偷偷学着《双节棍》,哼着《牛仔很忙》,懊恼自己怎么永远跟不上周杰伦的嘴。
作为一名创作音乐人,或许周杰伦的填词造诣比不上方文山、黄俊郎,唱功比不上唱功型歌手,rap能力也不能完胜专业rapper……
但他胜在全面。
在华语乐坛,很少有人能做到在音乐所有方面都能交出听众满意的答卷(不是单纯会一点)。
而且,他的作曲在目前的华语乐坛里是无人能及的。
周杰伦早期保持一年一专辑的高产量和高质量,每张专辑都有流传度超高的歌曲,这种创作力十分可怕。
和方文山的“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黄俊郎的“盔甲骑士臂上,鸢尾花的徽章微亮”不同,周杰伦的词偏白话。
虽然《不爱我就拉倒》的“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直到现在还被网友吐槽不停。
但有时候,朴实的词语也很打动人。
《开不了口》里,用心听那句“安静地听你撒娇,看你睡着一直到老”,真的恨不得让时间就在这一刻地老天荒。
周杰伦也写出过很有深度的词。
不像某位“全能”歌手强行押韵,写出牛头不对马嘴的歌词,至少周杰伦的词,是走心的。
作词不是短板,编曲就是周杰伦展示天赋的领域了。
高晓松说过:
“周杰伦的音乐创作中,慢歌负责传播的广度,快歌负责创作的高度。别人努努力,慢歌的水平可以够得上,但是快歌完全学不了,
因为他不是一个可以去模仿学习的流派,而是靠自己的天才去创作。”
《土耳其冰淇淋》采用复杂的编曲,甚至将现代电子乐,古典钢琴,拉丁舞曲,爵士乐和中国风融成一体。
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25首原声配乐都由周杰伦一人操刀完成。
关于周杰伦的音乐水平,知乎一个用户说周杰伦大部分的歌,其实普通大众听不懂,因为藏了太多编曲技巧,不会空炫技,每一首都很好听。
这个回答获得了8.3K的赞同,可见大家对周董音乐水平的认可。
唱作歌手,离不开唱功。虽然周杰伦不以唱功见长,但独有的唱腔,别人还真是难以模仿。
例如《我的地盘》里的儿化音,自己练得舌头打结也唱不出。
《忍者》难以驾驭的节奏,你看哪个选秀选手会挑战这首歌?
慢歌中的高音,也不是周杰伦的短板。
周杰伦用自己独特的音乐,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西融通,大大拓宽了华语乐坛原有的格局。
周杰伦成为了2000-2009华语乐坛这十年绕不开的音乐人。
有人说,周杰伦江郎才尽,音乐都在走下坡路了。
之所以会有人这么说,大概只能怪他在出道至巅峰时期的作品太超前,以至于如今的流行乐,包括他后来的新歌很难让乐迷们找回当初的悸动吧。
策划 - kiki
撰文&编辑 - Kaman
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作者:音乐之声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