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市府西街与太康路交叉口一个在建的智能立体停车场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该智能立体停车场采用的是国际先进技术,是我市乃至我省较先进的公共停车场之一。那么,它的智能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市在建或已投用的智能停车场还有哪几种?昨日,记者带着大家的疑问采访了该项目建设方。
昨日上午,在市府西街与太康路交叉口的智能立体停车场施工工地,林帆正向施工方了解工程进展。林帆是该智能立体停车场所属的开发建设单位市弘义公司的员工,也是此项目负责人。他说:“这个智能立体停车场将在牡丹文化节前投入使用,以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停车需求。”
提及这个智能立体停车场,林帆说,它采用的是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是我市乃至我省较先进的公共停车场之一,从停车到取车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该停车场除了具备市面上已有的网络支付、车牌识别功能,还有一整套先进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与设备:
●全自动升降系统:利用红外识别技术识别车牌号,并根据车的宽度、高度识别车型,进而将车自动运送到指定楼层。
●机器人调度管理系统:能够管理1000台机器人同时运行,实现了车辆搬运的柔性化运行,让停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泊车机器人:机器人的平均载重量为2.5吨,最快行驶速度每秒1.5米,能搬运大多数车辆,平均取车时间少于120秒。
●激光导航:激光导航让泊车机器人行驶精度误差小于5毫米,遇到障碍物会先减速后停车,避免在停车过程中发生剐蹭。
林帆说,这个智能立体停车场的管理系统将停车场置于计算机统一管理下,通过智能系统对信息加以运算、传送,并通过字符显示、语音播报等人机界面,转化成人工能够辨别和判断的信号,从而达到车辆管理等目的。
该智能立体停车场共5层,占地面积1844.19平方米,建筑面积9244.25平方米,预留4个进出口,设停车位300余个,主要供7座及以下车辆停车使用。
林帆说,停车、取车过程其实很简单,司机只需要把车停在宽敞的停车平台上,确认熄火、拉手刹、车内无人等即可,不用寻找停车位和倒车入库,剩下的工作交给机器和系统处理。车到达停车平台后,红外识别系统会扫描该车尺寸并确认停车,接着由自动升降机根据车型大小与现有空余车位,将车送达指定楼层,再由泊车机器人完成交接,把车停到停车位。
“司机取车时,在操作界面输入车牌号并完成缴费,最多150秒就能取到车。”林帆说,如果是暂未悬挂车牌的新车,司机可根据操作界面提示,打印一张临时取车单完成停车,后凭取车单取车即可。
相较传统停车场,智能立体停车场优势多多:首先是停车方便,不用进入停车场转圈寻找车位,也不用倒车入库;其次是高度智能化,停车、取车等环节无需人工参与,省时省心;再次是充分利用空间,停尽可能多的车,提高空间利用率;最后是安全,整个停车场内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且实现监控全覆盖,加上设备与系统稳定成熟,故障率低,在此停车无后顾之忧。
记者走访得知,市弘义公司目前负责的正在建设或已投用的智能停车场还有多个,且在智能化方面各具特点:
隋唐园立交地下停车场。该停车场现已投入使用,从停车到缴费无需人工,均已实现智能化,停车场日常只要配备保洁员与巡视员,不需要安排收费员收费。
青年宫智能立体停车场。该停车场目前正在建设,共9层,设计停车位80多个,采用的不是泊车机器人停车,而是垂直升降停车,即通过升降系统和搬运器实现横移,将汽车停放到停车位上。
九都路与芳林路交叉口东南角的智能停车场。该停车场正在建设,地上部分采用垂直升降停车,地下部分采用巷道堆垛停车,即以巷道堆垛机或桥式起重机将进到搬运器上的车移动到停车位上。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城市区机动车保有量有50多万辆,其中私家车40余万辆。随着汽车数量激增,停车难问题逐渐显现。林帆说,如今市区土地紧张,再像过去摊大饼式地建地面停车场很难,只能考虑纵向发展,即向天向地要空间。
与智能停车场配套,市弘义公司的“洛阳城市停车”手机APP正处于测试阶段,待测试完成,市民即可下载使用。司机通过该手机APP可以查询附近停车场是否有空位,并可提前预约车位,以确保到达目的地时有位置停车。同时,还可以随时查询停车时间与状态,在线充值缴费。若准备取车时,可以预约取车。若在某一停车场经常停车,还可以办理月卡、年卡等。
“太康路上的智能立体停车场的建设非常及时。”市城市管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它的建成将有效缓解附近居民及周边道路的停车压力,大大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对今后智能停车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示范效应。(洛阳晚报记者 魏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