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末,已经统一日本全境的太阁丰臣秀吉,为了平息岛内武士们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公元1592年,大明万历二十年四月,丰臣秀吉调动九个军团共20万人渡海进攻朝藓,一个月便攻陷朝都汉京,国王李昖逃到大明边境请求明朝援救。
接到藩属国的求救,万历皇帝同意援朝抗倭,当时钦定的主帅是名将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但当时李如松正率军在宁夏平叛,且正到关键时刻。为了拖延时间,时任兵部尚书石星就找来了本文的主角-沈惟敬,派他到朝藓前线去想办法使倭寇延迟继续进攻。由此成就了沈惟敬史上第一大忽悠之名。
沈惟敬,浙江嘉兴人,亦有人说他本就是日本人。其能言善辩,经商有道。由于其长期在做大明朝廷明令禁止的跨国生意,和日本私自通商,所以精通日语。
沈惟敬被朝廷授予了游击将军之职,被石星委派为对倭寇的谈判专员。当这个已经六十多岁的老头赶赴上任的时候,满以为朝廷是真的想和日本人谈和,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明朝为了拖延时间的一枚棋子。他自鸣得意的在见过朝藓国王和先期赴朝藓前线的明将宋应昌之后,不顾众人反对,在人们张目结舌之下,单骑进入被倭寇占领的平襄城去谈判。
占据平襄的是倭寇第一军的指挥官、日本名将小西行长。此人也是个传统的日本武士出生,为人骄傲。他见大明就只派了一个老头前来,便命令士兵们列阵,要让沈惟敬从刀阵中走过去,想以此来给沈惟敬一个下马威。但沈惟敬没有被这阵势吓到,他毫不畏惧的走了过去。并且指着鼻子训斥倭寇说:“天朝以百万众,来压境上,尔等命在朝夕”。
沈惟敬的大义凛然,又听说大明将派百万大军来攻,小西行长又是折服又是害怕,因此同意谈条件,双方进入了两个多时辰的谈判。小西行长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恢复日本与大明之间的通商;二是分割朝藓,北方归还,南方划归日本统治。沈惟敬闻此一边说要回去禀报皇上,一方面又断言皇上肯定会答应,并且由此说服了小西行长。最后双方商定,“沈惟敬回大明请圣意,日、朝之间则休战五十天。
协议已定,沈惟敬信步闲游的赶回明营,回来后所说的休战五十天的事情简直让大家不敢相信。没有人会想到短短两个时辰的谈判,一个人去的沈惟敬会达到如此好的效果。沈惟敬没有辜负石星的嘱托,这五十天使李如松大军入朝作战有了充裕的时间,真的是不辱使命。
历史如果到此为止,沈惟敬将成为大明历史中的功臣,将被史书铭记、为后人敬仰。但是,历史的走向给他看了个玩笑,否则他也不会成为大明史上最大的忽悠了。因为要记得一点,他没有把小西行长所提的南北分割朝藓的计划反馈给明朝这边。
沈惟敬回国后一直在辽东等待李如松的到来,没有回北京。在李如松在宁夏平叛后马不停蹄的赶到边境时,沈惟敬马上恭敬的向李如松详细汇报了谈判情况。但是,李如松听后马上下令把沈惟敬抓捕起来,并且严厉的呵斥道:”首先,你泄露军机给倭寇,让倭寇知道我们将会在五十天之后发兵;其次,你出使带的都是江浙人,没有一个北方人,你们用方言商讨的事情没人知道;最后,你擅自和日军议和,坏了朝廷脸面”。同时李如松还问到底是谁派沈惟敬去谈判的,有没有朝廷的指令。
此时的沈惟敬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突然意识到这是要卸磨杀驴啊。对于李如松说的三点他无法反驳,因为他的出使只是兵部尚书石星的口头命令,不是大明朝廷的使节,只要石星不承认,自己就是铁板钉钉的擅自和谈。意识到这一点后的沈惟敬也无话可说,自也不反驳了,只求等死了。
但是,他还暂时死不了。
此后,李如松出兵攻打倭寇,很快收复了平襄,继续向南挺近。但由于李如松年少气盛,且不把倭寇放在眼里,在追击到汉江碧蹄馆的地方,孤军深入只有三千骑兵的李如松遭到两万多日军围攻。虽然最后李如松有惊无险的被援军救了出来,但是也让万历皇帝和李如松明白如果不增兵,还真不能完全赶跑在朝藓的倭寇。为了再次拖延时间,朝廷只能又委派通日语的沈惟敬前去和倭寇谈判,而这次可是有朝廷的正式任命的。
我们也不知道死里逃生的沈惟敬再次出使是什么心态,这次谈判明朝的要求是倭寇全军退出朝藓,而丰臣秀吉的要求是能取得目前他们实际控制的朝藓四个道,以及能和大明正式通商,双方的谈判条件相差太大。但是沈惟敬的做法竟然是两边都忽悠。他独自(亦说小西行长和沈惟敬一起)编造了倭寇的认罪书回复万历,说倭寇同意无条件撤兵,使得万历皇帝大喜,下令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且准备命李如松撤兵回国。而丰臣秀吉这边得到的消息则是:“明朝主动乞求和平,承认他为大明王,管理包括当时的日本和朝藓,跟万历平起平坐”。这样同样使得丰臣秀吉心满意足。
但是国和国直接是开不得这种玩笑的,战争也不是靠忽悠能够解决的。一直看不惯沈惟敬的李如松就不相信他有这么大的本事,并且时刻紧盯着沈惟敬。事情总归要败露,而处乱不惊的沈惟敬明知要败露竟然也不慌不逃,安然喝酒的时候被李如松的军士们抓获。
此后沈惟敬被压回北京入监受审,他心态极好,在狱中该吃吃该喝喝。就连受他牵连的石星则也被抓捕很快绝食死于狱中。而沈惟敬直到2年后平定朝藓的倭寇之乱后,才和一大批诸如败将、逃兵等一起被处斩。
由于特殊原因,本文中有些地名改成大家都能看懂的字代替,请谅解。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