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不太冷
因有这文字在
这个寒冬不太冷,因有这文字在
——读刘莲老师散文集《岁月有痕》
文 / 杜从俊
2022年12月12日,平时并不太关心网购词语的我,在这个所谓“双12”的日子里,意外收到刘莲老师寄送的文集《岁月有痕》,说是意外其实并不意外,因事前有约,只不过是在这个有点特殊的日子里收到了心仪的礼物,意外的惊喜。
工作之余喜欢读一些文学作品,能读到身边的朋友发自内心的文字却不多,刘老师算是一位。说起来有些惭愧,和刘老师这位朋友是慕名认识的,并未见过真人,但从她的文字中已感受到了她的真挚、性情、细腻和达观。
读她的每一段文字,都能从平凡中见真情,于字节中找到温暖,常常出新意于法度中,寄妙语于豪放外。那一句句充盈着温度的文字,是她心底里的表达,指尖上的流露,总令人捧卷不忍释手。她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每一段经历、每一个新闻现场都成为她所思所悟创作的源泉,她也总能从点滴的真相背后挖掘出温度来,她说她不想为了博眼球搞一些负面新闻,而应当以一言一行回馈社会以正能量。是的,从她的笔触里我看到了她的家国情怀。延思,一个写者若没有家国情怀,对社会不满,对国家不忠,对人民不爱,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写出的文字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开篇《妈妈的新时代》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
我的童年也是在农村度过的,也经历了国贫家弱的年代。父亲在威海戍边母亲随军,父亲随船出海母亲工厂做工,因生活的确困苦,抚养三个孩子的压力着实太大,父母忍痛把最小的我寄养在姥姥家,所以从开篇中我便找到了我的影子,文中提到的农活我基本上都会干,生活虽苦但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嚼麦黏蝉、顶荷避雨、上树惊鸟、早起推磨……我经常会回忆起那段快乐的时光,那段躺在麦垛上数星星的美好童年,星星好大好亮。
对于父亲的不苟言笑我同样也是十分敬畏的,以致于小时候一桌吃饭,只敢叨离自己最近的菜,因为远点的菜离父亲近我又不敢抬眼,所以吃饭的过程倒像是一场“战斗”,饭吃完了也“解放”了。父亲不知何时在部队上学了一手的好木工手艺,家里的桌椅板凳、衣厨衣柜全是父亲自己动手做,比我年长几岁的小时候写字的小炕桌现在我还保留在车库里,既是见证也是个念想。
父亲年已八旬,做子女的惟愿他身体安康心情愉悦。不过妈妈还老是揭他的短,那是在部队上的有一年过年,父亲带着战友回家吃年夜饭,一大锅的饺子,自己的孩子硬是没捞着吃一个,至今妈妈还生气,那是因为她心里装着自己的孩子呀。母亲一生都坚强,缺吃少喝的年代她从来没有让我们饿着,天寒地冻的节气也从没让我们受冻。父母的身体都不好,但为了子女的幸福他们倔强的与命运抗争着,即使生病时我回家,母亲也总是说:“公家的事要紧,我们就是吃不上喝不上你也不要管,不能耽误工作。”父母的爱呀,既深沉又大义,以至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能做对不起他们的事。孩子在外工作或闯荡,不做亏心事,向着梦想放飞希望让父母放心,我想这也是一种孝敬吧。
整个“恩重如山”章节,我是充盈着眼眶读完的,刘老师用心记录生活的笔触,所包含着的满满的情愫总是从不经意的字句中触发着我内心的共鸣。
躲在墙角里的弱弱的凤仙花、带着满满儿时记忆唇齿留香回甘无穷的干豆角、因雨氤氲着的充满文化底蕴的洗砚池街,还有,池塘中随风轻飏擎满雨珠的绿荷、阳台上的黄土、故园里的菠菜与茄花、暮色中秋雨浸润下的万家灯火,在刘老师的笔触下,个个、样样都充满了盎然的生机与鲜活的生命,恰似呼朋唤友,一下子都涌了出来,拥簇在她的身旁,听她倾诉着一个叫做作思念的故事。细腻的笔触写透了人间烟火和万千繁杂。
虽然万千繁杂,人生如夏花一般短暂,我们也要尽力,活成夏花一样绚烂。
笔调一转,温情善感情感细腻的她又摇身为阅尽人间秋色不屈生活之迫的洞达之士,谁还不想活出个自己的符号来呢?我想,把所谓的苟且换算成一首歌,便是生活本应该有的模样。从童年的懵懂到青年的奋斗至中年的练达,一花一世界,那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顽强与不屈,兴许就应该是丰富的人生该有的模样。感谢、感恩、感动,都源于发自内心的感触,那被一个个善举一抺抺温情自湖心旖旎荡漾开来所滋润包围着的内心,始终用温情俯瞰着这个充满爱的世界。“云自小路飞起来了,爱是一首暖暖的歌”,我非常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散文集中的这句话,刘老师的人生经历中,又何尝不是被暖暖的爱的歌包围着的呢。她拥有着,她满满地拥有着。
《岁月有痕》不仅仅囿于作者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表白和对家人的浓情爱意,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常以独特的新闻视角和睿智理性来观察和思考这个社会,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刘老师坚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情怀,与社会共发展,与时代同进步,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始终发挥着时代“记录者”的作用。
凡事、凡人都存有良莠不齐的客观现象,但在生活中乃至关及到我们个人的生活中,我们并不能或不应该把这种客观现象作为“挡箭牌和消声器”,应该担负的责任就应当大大方方、光明磊落、问心无愧的担当起来。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家庭,困苦磨难中出孝子出良才不是故事,身边比比皆是,但生活窘迫之家庭频出纨绔之子女也屡见不鲜,难道都要归结为社会?归结为他人?有没有从自身出发回头看看是不是自己本身出了问题?归咎,本身就是逃脱是不敢正视是三观不正是内心缺陷是任性使然,毫无羞耻理所应当大言不惭的归咎,是谁给你的权力?是谁给你的福利?只不过是这个社会有爱有包容,不然,这些些许许哪来的“用武”之地,又哪来的“理直气壮”?不懂得自省不懂得自检不懂得自爱,是缺乏家庭管教和自我教育的病态。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笔者刘老师没有选择逃避,对种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发出了灵魂之问,同时也用温婉的笔调做出了善意的提醒和劝导。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个大课题,家庭作为社会中一个微小的个体,父母要有勇气正视自己,要善于把孩子的问题当作自己不足的一面镜子,正确的审视、客观的评价、谦逊的修正,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吧。我想,我们对种种怪现象都有自己的认识,也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希望那些令人扼腕令人愤怒令人不齿的怪现象丑现象都见鬼去吧,还社会以清朗还人间以祥态还内心以从容。
我愉悦,清晨,鸟儿们在枝头飞来跳去地一起欢唱;我崇拜,谁能把故事描述得如此笃情酣畅。举案齐眉、围炉夜话、深情对饮、真情以待,今天你是我的左手,明天我是你的右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两条我们可爱的孔先生是占了的,这位跃然纸上的孔先生倒引起了我想谋一面的冲动。
因为爱、因为责任、因为敬重走到了一起,那就把这爱的炉火烧得通红,用来温暖每一个寒冬吧。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平淡中相守、平凡中互励、平常中快乐,何止不是生活的真谛?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诗酒花,又何尝不是人生之快意事?从两人的相濡以沫拼搏“厮杀”,到三口之家的盈盈爱意快乐萌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蓦然回首处每一处坎坷都证明了后来的不屈,每一步跋涉都印证了今天的喜乐。有守护珍爱一生的丈夫,有乖巧聪慧善良的女儿,如此佳佳组合,怎不是命运的安排,怎又能拒绝他人的艳羡。这束爱的微光,以及千千万万束的微光,组成了沂河两岸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不息灯火。这不息的灯火又何止只出现在夜幕里?其实早已印入了我们的心底,它会时不时的从内心最柔软处悠悠地泛起波澜来,在寒冬里,温暖着你和我和他(她)。
轩宝贝的成长倾注了刘老师和孔先生的全部心血,无论是母女情深还是父慈母爱,抑或是亦父亦友亦母亦友,生活中的每一丝碎片都拼写成了一幅充满爱意的画卷。孩子的成才重要还是成长重要?我选择后者,当然若是两者兼顾善之又善,但好多世事总不能鱼与熊掌兼得,既然不能兼得那就选一个对于人生最重要的环节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仅仅是一种心境亦是一种抉择后的洞达。很好,轩宝贝在刘老师和孔先生的滋养下健康的成长,又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成才,二者兼顾,兴之又甚。生在这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我们上饮先祖之厚露,下育中华之后代,幸运的我们背负着使命和传承,这传承里因血脉而继世,因文脉而继远,生生不息,如长江之水亘古流今,希望在那奔涌不息翻滚不止的浪花里,有你、有我、有他(她)的,美好的梦影。
算来,自双十二刘老师馈赠《岁月有痕》至今日冬至日,整十个日头,馈赠之时,刘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收到书后,是要写序的哈”。得“令”之时便不胜惶恐,鄙人才疏学浅哪敢班门弄斧?但全文读之,心愿下笔留痕,纯系内心驱使不假他人,算是学习的同时为《岁月有痕》留丝痕迹吧。粗文陋字不免贻笑大方,望刘老师、孔先生、轩宝贝见谅,望观之者海涵。
冬至大如年,福满小团圆。惟愿刘老师一家在烟火氤氲的深处,手捧清茶,围炉夜话,畅谈一个以“爱”为命题的锅碗瓢盆诗酒花。
从俊于壬寅年冬至日敬上
2022.12.22
【作者简介】
杜从俊,郯城县公安局民警,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喜欢文学创作,散文、诗歌等作品多次在《青藤文学》《沂蒙晚报》《警察杂志》等媒体发表。
【本书作者简介】
刘莲,笔名阿莲,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兰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临沂门户网站新闻主编、记者,青藤文学网散文编辑。在今日头条、百度、网易等全国各大网站、《临沂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撰文并参编书刊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