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德〕保罗•卡雷尔
译者 :小小冰人
1941年12月5日,星期五。战争史上的一页被翻开了。苏联红军在莫斯科门前庞大的反击战就此开始。
苏军的反击开始于莫斯科北部的克林突出部之战。第3装甲集群前线上这一突出的弧形,是对苏联首都最严重的威胁。
身处这场战斗中心地带的是德国第41和第56摩托化军的第36和第14摩步师,第6和第7装甲师,以及第1装甲师。久经考验的第10装甲师前任师长沙尔将军,现在已担任第56摩托化军军长。这里有一份他的报告,再加上其他各个师的作战报告,为这一戏剧性事件勾勒出一幅饶有趣味、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性画面。克林突出部这一事例表明,1941年12月初,“中央”集团军群北翼是如何频繁处于命悬一线的危急状态。这些报告还展示出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加之严重不足的兵力,德军士兵和军官是如何以英勇的努力来应对这些危机的。
12月5日灰暗的晨光下,就在苏军最初的炮击使得第87摩步团刚刚换岗下来的巡逻队在亚赫罗马河旁寻找隐蔽之际,苏军的步兵团已朝第36摩步师及其旁边的第14摩步师的防线冲来,这段防线位于罗加切沃与伏尔加水库南端之间。苏军的一个滑雪营突入了第36摩步师的防区,并向西推进。俄国人在模仿德军的“闪电战”战术。
48小时后的12月7日中午,苏军出现在沙尔将军的军部前,第56摩托化军军部设在克林东北方四英里处的大夏波沃(Bolshoye Shchapovo)。军部的参谋人员、传令兵和文员都端起了各自的武器。军部卫队的三辆装甲车,几门20毫米自行高射炮和两门反坦克炮不停地开火射击。军长本人也端起步枪隐蔽在一辆卡车后,瞄准目标开枪射击。第56摩托化军作训处长带着一个高射炮战斗群投入战斗,并派两个机枪分排封锁了村子北端的入口。到了晚上,第14摩步师一个垮掉的连队从被突破的前线撤了下来,到达村子后,他们立即占据阵地,阻击敌人的进攻。没过多久, 第1摩步团团长韦斯特霍芬上校赶到了现场,带着他的战斗分排匆匆投入战斗;午夜过后不久,在他身后的第1摩步团第2营的主力从别雷拉斯特赶到了。
第二天早上8点30分,俄国人的坦克发起了进攻。第56军军部还能挺得住吗? 第一辆坦克在北部边缘突破了德军的防线,从谢利奇诺(Selchino)而来。两个苏军步兵团,在强大的炮兵部队的支援下,朝西南方而来,绕过了夏波沃。就在这时,左侧传来了激烈的交火声:韦斯特霍芬上校带着第1装甲师的部队发起了进攻。最重要的是,第7装甲师第25装甲团的坦克也在关键时刻赶到了。奥尔洛夫中尉率领着这些坦克,对敌人的侧翼展开了打击。俄国人慌了手脚,他们的步兵仓促后撤,伤亡惨重。第56摩托化军军部随后迁往克林。
在克林,沙尔将军获悉了更多的坏消息。敌人成功地在第36与第14摩步师的结合部实现了纵深突破。强大的苏军部队涌过突破口,从北面绕过克林;他们切断了第56摩托化军的补给路线,随即转身,经亚穆加(Yamuga)向克林扑来。第3装甲集群只剩下了一条道路——这是个严重的威胁。如果敌人成功地堵住这条道路,整个装甲集群将遭遇一场灾难。如果这条道路被切断,德军士兵将不得不靠步行突围,所有的车辆和重武器将被遗弃。12月8日中午,这一危险变得严重起来。苏军夺取了斯帕斯-扎乌洛克(Spas-Zaulok),随后又拿下了亚穆加,他们距离克林北部仅有5英里了。
来自图林根的第1装甲师和来自维也纳的第2装甲师——这是德国装甲部队最早组建的三个装甲师中的两个,第三个师是来自柏林的第3装甲师,目前在古德里安的防区内——是沙尔将军最后的希望。他们将挽救这一危急的形势,并确保重要道路的畅通,以便让第3装甲集群撤往新的拦阻线——拉马河(Lama)阵地。12月7 日上午,第1装甲师的主力仍在罗加切沃—莫斯科公路上,据守着尼科利斯科耶附近的一道斜向防线。赖因哈特将军将该师调出,派往克林。
这一交通枢纽的危机正在加剧,它对摩托化部队的后撤来说至关重要。很可能第1装甲师还没赶到,它已失陷,但在12月8日,科普上校率领一支仓促拼凑起来的救援部队发起进攻,避免了这种危险的可能性。第37装甲工兵营夺取并守住了克林北郊的迈丹诺沃(Maydanovo)。这样一来,严重的危险暂时得以缓解。德军立即在克林北郊组织防御,并不断予以加强,以确保守住克林,直到第1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赶来。这些防御工作由希里少将负责。
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因为俄国人非常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沙尔将军报告说:“受德军后撤的鼓舞,俄国人沿着德军后撤路线紧追不舍,他们对此兴奋不已。在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的督促下,俄国人打得非常顽强。另外,在他们的推进过程中——有些人踩着滑雪板,但大多数是靠步行或搭乘轻型车辆,并得到了T-34 坦克的支援——俄国人占尽了几乎所有的地形优势。在这片茂密的林区和艰难的路面上,德军沉重而又笨拙的摩托化部队几乎完全被地形所困。越来越多的战斗演变为一系列近距离作战,在这样的战斗中,德军不同部队之间通常都很成功的协调作战变得不复可能。其结果是,俄国人经常能战胜我们。”
尽管面临着这些困难,但第1装甲师得到加强的战斗群,与第5和第2装甲师的战斗群一起,成功地掩护了从克林撤向西面的道路,并保持其畅通,以便逐出已达成突破的敌军,并确保——尽管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四个机械化师和数个步兵师的后撤。此时,沙尔将军决定,必须结束这种剜肉疗疮的做法。为此,他构思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旨在为摩托化军和装甲集群争取到一些喘息空间,从而使他们能够重新夺回主动权。
他的构思是通过几场快速反击,挫败敌军的意图。第25装甲团团长豪泽上校, 以其魄力和主动性在第7装甲师内闻名,摩托化军作战区域内每一辆可用的坦克都将交给他,另外还包括集团军群答应调拨的50多辆坦克,他的任务是突破克林东面的斜向防线,在亚穆加、斯帕斯-扎乌洛克和比列沃(Birevo)之间肃清被无线电侦察识别并定位的敌师级指挥部,从后方攻击苏军的炮兵部队,并将敌人的大炮摧毁,然后,制造混乱,返回德军的防御圈。
这场反击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在此期间,第1装甲师的两个战斗群向北面发起了一次救援攻击。“韦斯特霍芬”战斗群首先击溃了基列沃(Kirevo)南面相当强大的一股敌军。接着,12月9 日10点30分,“维特斯海姆”战斗群,与第1摩托车营以及施托夫少尉率领的6辆三号坦克,在“博恩”炮兵营的支援下,沿加里宁公路向亚穆加推进。起初,他们的行动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尽管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苏军却未能顶住,他们仓皇后退,在亚穆加周围的战场上遗留下180具尸体、790名俘虏以及大批重型武器,其中包括3辆T-34。但德军未能重新夺回亚穆加镇。
到了夜里,第1装甲师将战斗群回撤至克林的北部边缘,就地组织起防御。尾随而来的敌军被白刃战所击退。12月9日夜间,第1装甲师师部接到了全权负责克林防御任务的命令。克鲁格将军坚守该城一直到12月14日,随即,“豪泽”行动开始了。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第1和第7装甲师最后的坦克,第2装甲师的一个坦克连,第5装甲师的25辆坦克。就在这时,右翼发来了一份报告,大意是敌人在第4装甲集群的防区,第23步兵师的作战区域上达成了突破。库兹涅佐夫将军的突击第1 集团军对克林发起进攻,形成了钳形攻势的南部夹钳。很明显,苏军第1和第30集团军意图在克林西侧会合,困住第3装甲集群,再由其他部队插入克林突出部。
准备战斗!只有以装甲部队发起积极和及时的反击才能挽救形势。尽管做出这个决定是痛苦的,但沙尔将军不得不将“豪泽”战斗群撤至东南方,以避开迫在眉睫的危险。
12月12日清晨,德军坦克出发,赶往东南方。突然转晴的天气使温度暴升至零度上下。冬季的阳光洒落在道路上,再加上履带早已磨损得破旧不堪,这趟旅程相当艰难。不过,德军成功地拦截住苏军,解救了七零八落的德军部队,并把仍坚守在破裂的前线的各种德军战斗群安全带回到第3装甲集群设在克林附近的斜向防线上。
坚守克林城是必须的,尽管疏散行动一直在进行,但城内仍滞留了数千名伤员,防御任务被交给了三支临时组建的队伍。起初,科普上校和克诺普夫中校率领着以工兵、道路修建队、少量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分排、三辆自行火炮、空军地勤人员、机械师和几辆修理好的坦克仓促组成的应急部队,为后撤中的德军师保持着克林城的畅通。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所有可用的士兵都被投入到克林城的积极防御中——其中甚至包括第25装甲团军乐队里的25名鼓手,在乐队队长的带领下,他们作为步兵被部署在城市的北郊。目前,“韦斯特霍芬”“维特斯海姆”“卡斯帕”混编战斗群被安排在城市的东北和西北部边缘。此时的克林城处在苏军的炮火轰击下,城内到处是燃烧的火焰。
12月13日,经希特勒首肯,装甲集群下令放弃克林城东面的阵地。沿着穿过克林城唯一的道路,所有部队都在转身后撤。
自13日夜间起,城市东部边缘的防卫交给了第14摩步师,该师获得了第2装甲师战斗群以及毛瑟上校战斗群的加强。克林的北部郊区和西部,第1装甲师抵御着苏军由北而来的猛攻,掩护着部队的后撤路线。他们一次次地肃清公路,以确保最后千余名伤员和大批物资的转移。在这些行动的掩护下,克林突出部于12月14日中午被疏散完毕。尽管作战部队在防线上付出了非同一般的努力,但补给单位和零散部队的后撤却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悲剧。
克林丢失了。第3装甲集群的防线也被穿透。德军从北面对准莫斯科的装甲楔形已被粉碎。苏军的两个集团军——第1和第30集团军——成功地消灭了对莫斯科构成的威胁。但从另一方面看,苏军并未能顺利歼灭第3装甲集群。多亏德军作战部队的英勇,以及第1装甲师的熟练应对,两个摩托化军辖内的各师以及第5军所属的部队才得以从被包围的危险中脱困,这些士兵,带上大部分武器和物资,后撤到56英里外的拉马河阵地。
本文摘自《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
《东进》《焦土》这两部著作创新性地将二战的重要战场——东线——的血腥战事历程清晰而又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虽然这套著作的可读性非常强,语言像小说一般生动,但书中记录的每一个事实和描述都来自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