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说术语有哪些?我主要从历史,常识,种类说说建盏的作用和功效。
1⃣历史
--建盏产地:福建南平建阳区所在建窑遗址,薪火相传,现今窑火不断;
--时间:
➡始于宋朝,与同时代的六大窑系瓷器一样,经历文人墨客的侵染,兴盛繁荣一世;
➡后元朝饮茶之风骤变,需求萎靡;
➡直到明朝,已经停止烧制;
➡1935年,民国战乱,就职于海关的美国人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寻到建窑遗址,运出大量残片,购置相当的成品回美国,现藏于密歇根大学博物馆;
➡建国后,有三次大规模建窑遗址发掘,分别是1954年,1960年,1977年;
➡恢复建盏工艺要到1979-1980年,这两年间,国家文物部组织科研人员,由建阳县瓷厂试制建盏成功,建盏得以重生;
➡2011年,建盏工艺列入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用途:文人墨客斗茶的雅品;
--古籍记载:最有名的顽主--宋徽宗(“瘦金体”创始人),专为建盏著作《大观茶论》,记载有“斗茶茶色白为贵”,“盏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还有些诗句描绘,例如“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
2⃣常识
(1)传统仿制建盏,技术性原因,胚体为了不黏窑,都是半挂釉,烧制过程中,胚体是正烧,釉的液体在重力下,上薄下厚,结果外形会有“釉泪”“釉滴珠”挂于釉层下面;
(2)现代技术的进步,常见全挂釉的产品,市场上也不鲜见了;
(3)胚体的成分,湿度,烧制温度控制,造就建盏的唯一性,形成了颜色,花纹,气泡的外观表象,也以此命名成品;
(4)之所以用于斗茶,在于建盏材质和气泡的保温作用,提高茶汤的留香,口感。
3⃣种类(此次以“釉色”为准)
1. 乌金釉
乌金釉即纯黑釉,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盏色贵青黑”,即黑中泛青,其釉面表层或隐约开片,或是口沿一圈短毫,不一而足,釉内密布水滴形的金色或银色结晶斑点,故名乌金。它摆脱了前代黑釉的呆板干涩,变得釉水肥润、面现光泽,深合宋人内敛端庄的审美观;
2. 兔毫釉
因花纹形状犹如兔子身上毫毛一样纤细柔长,所以得名,又因窑内温度颜色变化,所以分不同颜色:金,银,杂异色;
(1)金兔毫(颜色用后易氧化成褐黄,同属此类)
(2)银兔毫(颜色因时间变偏蓝或玉白色,为银色所变)
(3)其他兔毫(颜色、兔毫形状变异)
3. 鹧鸪斑
因类似鹧鸪鸟胸前羽毛上椭圆形的斑点状花纹,故名鹧鸪斑,颜色上常见金银两种,特殊一提日本的国宝“曜变盏”同属此类,广泛意义上,有油滴状斑点或斑点兔毫同出,也算此类;
(1)金鹧鸪(特点在椭圆形油滴花纹)
(2)银鹧鸪(特点颜色泛蓝,银色如寒铁,晶化金属感十足)
(3)曜变盏(特点是颜色随光线角度变化多端,像汽油浮水的油斑色彩)
4. 杂色釉
技术上讲,杂色就是极端温度的窑变色,要么高温色,如柿红色,要么低温色,如灰被色,茶绿色;
(1)柿红色釉(一般含红色的都属此类,表面趋于纯净或有小结晶斑点)
(2)灰被釉(颜色由黑灰到白灰的变化,满布芝麻大小的斑点)
(3)茶绿釉(像茶的颜色一样,墨绿翠绿阳绿,清新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