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西那生是渤健公司(Biogen Idec)的产品,而渤健公司(Biogen Idec)是一所位于美国麻塞诸塞州剑桥的生物科技公司,专门从事神经系统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癌症药物的开发集采对药企业绩的影响有多大。建立于2003年,由Biogen与Idec合并而成。
诺西那生是一种小众药品,目标人群是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也就是说,按中国现在1000万/年的新生儿来算,每年会出现的适用病人不会超过千人。
因此中国将诺西那生的价钱降到地板价,而渤健公司还欣然同意,那就只能说渤健公司根本没准备从这个药品上赚钱。但问题是诺西那生这种小众药品开发的动力就是“高价”,如果不能赚钱,药厂将无兴趣开发这种费力却不赚钱的药品了。因此,这个“不赚钱”悖论出现在了中国,就必然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我们吃瓜群众没看到这件事情的原因在哪里罢了。
因此,我们来看看渤健公司目前主打的药物产品是什么吧。仔细一看,才发现诺西那生并不是渤健公司“下金蛋最多的母鸡”,主要原因就是目标患者实在是太少了,有天花板存在。
渤健公司主打的药品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D)新药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这个药品才是渤健公司寄托厚望的那个“现金流神器”。Aducanumab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也就是可以销售了。而全世界都知道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老年常见病,而现在14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那么有多少人会成为Aducanumab的目标患者呢?这大概才是渤健公司欣然在罕见病药品上让步的最主要原因,用小众药品开路,将未来几十年“现金流神器”药品引进到中国来!这才是渤健公司的盘算吧。
毕竟,在Aducanumab上,渤健公司是砸下了大钱,如果不能大卖,那渤健公司可就要赔惨了。这也是渤健公司要竭尽全力在全球为这款药品找到销路的原因,不仅仅是销路,还必须是赚大钱的销路。于是,和中国市场的合作共赢就成为了渤健公司必然的选择,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多的老人,也就意味着有最多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个市场,渤健公司必须要抓住!
我想这才是渤健公司在收入可见天花板的诺西那生上让步的原因,因为“新蓝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就在眼前,乌泱乌泱的,数都数不过来了!
从两个方面回答您的问题
1.合规经营
前段时间爆出药企虚开发票的丑闻,且涉案金额巨大,造成的负面影响很严重。
药企从原材料采购,到工厂加工,再到医院药店销售,最后流转的消费者手中,其附加值是很高的,原材料成本可能只需1元,到了消费者最后成交可能100元(打个比方,无所指),企业所承担的税负也是很高的。药企为了避税就难免走捷径,走上违法的道路。
其实现在已经处于金税四期阶段了,现在的资金穿透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已经远超金税三期(金税三期多厉害想必大家都知道),企业想找野路子走捷径是万万不行的。合规为第一要义!
2.税务筹划
挣100W和省100W哪个更简单呢?
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老板一股脑扎进企业开源当中去,想着怎么挣更多的钱,做更多的业绩。
这是对的,但别忘了国家目前的政策是减税降负,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洼地也要好好利用起来,实打实的去享受国家给予的政策扶持。
纯手打,欢迎探讨!
我跟踪上海医药四年,持有时间超过三年,至今一毛未赚。
2017年,上海医药跌到20块钱左右,我建仓一部分上药。这是上海医药在当年的最低价格。现在,三年过去了,上个星期五收盘价19块多,如果除去三次分红的钱,我还倒亏一块多。我持仓成本降到不到18块,主要是分红降低了成本,股价是实打实的没涨过。
不过呢,上海医药分红还算大方,18年每十股分了3块8,19年分了4块1,今年分了4块4,股价䏢动也不大,今年疫情期间,最低价也没跌破16块,拿来作为防守仓,打新拿分红效果还是不错的。
上海医药这只股票,无论怎么看,都非常优秀。它的医药工业部分,连续十年正增长,医药流通部分,全国仅次于国药股份,医药健康部分,隐形实力应该是全国龙头。
上海医药的医药工业规模:仅新药研发投资额就居全国第七名。在工信部的排名中,上海医药的制药部分在全国4400多家制药企业中排名第5名,目前盈利情况和华东医药相当,而华东医药市值520亿,上海医药市值540亿。但是,医药工业净利润只占上海医药的一半,你说气不气。
除了医药工业,也就是制药部分,上海医药最重要的业务是医药流通,去年全年营收1600多亿,是九州通的三倍还多,但是九州通市值300多亿,你说气不气。
上海医药还有一小部分业务是医药零售,去年营收80多亿,只比老百姓大药房少10多亿,但是老百姓市值300亿。除此之外,上海医药云健康规模不亚于京东健康,但京东健康市值88亿美元,500多亿人民币。还有,上药财务指标,基本面都相当优秀。今年,上海医药还入选世界五百强,是中国唯二两家进入五百强名单的药企。
但是,上药股价不涨也有它的道理。第一,上药是国企,国企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比如京东健康只布局大城市,最多延伸至三四线城市。但是上药的布局是全国性的,有些地方不赚钱,他的业务也要到这些地方开展。市面上很多大型国企的市值都不高。比如中国建筑,世界五百强排名21位,赚的钱比茅台还多,市值却只有茅台的十分之一,今年武汉火雷神山医院就是中国建筑承建的。
其次,上海医药的基本面虽然很好,但是商誉特别高,有一百多亿。商誉到时候只能在净利润里面扣,也就是说,净利润有减少一百多亿的风险,所以,一般资金不愿意进来。
第三,凡是沾上医药流通的股票,市场都不待见。比如柳药股份,年增长率近30%,市盈率只有10倍。
虽然没赚什么钱,上药我依然不会卖。虽然它也有很多缺点,但是他的医药工业部分还在强劲增长中,新药研发不亚于国内一线药企,即使市场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它的股价比较稳定,拿着打新分红也是不错的选择。